“我們都是因為看好奧運商機來北京發展的。” 中緬神石珠寶總裁黃月浩對《小康》記者說。與許多搶占奧運商機的中小珠寶商一樣,這位來自緬甸的年輕華僑,制定了十分緊密的奧運市場營銷計劃。
從2007年初開始,她把主戰場從緬甸轉移至北京,與著名文化商人石教遼合資,在北京、廣州等奧運城市相繼開設神石珠寶連鎖店,專營緬甸天然翡翠,并計劃以加盟奧運特許經營分銷商的方式參與奧運經濟。
據奧運經濟專家預測,北京2008年奧運特許經營商品市場規模預計將達到250億至280億元人民幣,而根據歷屆奧運會特許商品的銷售情況看,奧運會召開當年的銷售額占市場總售額的80%至85%,貴金屬珠寶業的銷售占所有特許商品銷售總額的36%,約90億至100億元,即從現在起到奧運會舉辦期間,還有72億至85億元的市場巨額空間。
專家預計到2010年,中國珠寶飾品的銷售額將超過1800億元人民幣,占世界總銷售量的10%以上。
曲線營銷:特許經營分銷
隨著奧運的臨近,許多以奧運為題的珠寶首飾、紀念品、藝術品的銷售也漸趨火爆。深圳珠寶展上,“奧運福娃”、“吉祥如意金”等奧運特許產品就吸引了許多游客,成為07年珠寶首飾消費中的新時尚。
專家分析,中小珠寶企業力爭成為奧運特許經營生產商的分銷商是十分普遍的策略。目前,已有九家珠寶企業獲得了2008年北京奧運會珠寶行業特許生產商資質,這些企業分別是:周大福珠寶金行(深圳)有限公司、深圳市恒豐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市富理實業有限公司、浙江佳麗珍珠首飾有限公司、巴林右旗巴林石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巴林石)、藏田園(壽山石)、北京工美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山東招金盧金匠有限公司(擺件與金銀條)、深圳市東方金鈺(10.35,0.23,2.27%)珠寶實業有限公司(擺件)。
成為奧運珠寶行業特許生產商的9家珠寶企業,相繼在全國各大中心城市開展了各類形式的“奧運特許分銷推介會”,力求與全國中小珠寶商一起分享數十億的市場盛宴。對沒有成為奧運會貴金屬制品特許生產商和奧運會貴金屬制品特許零售商的眾多中小珠寶企業來說,以加盟奧運特許經營分銷商的方式參與也許是最佳營銷方式之一。
中緬神石珠寶總裁黃月浩介紹,公司正在與特許生產商積極洽談,除分銷計劃外,還力圖在原料供應等方面進行合作,并著手改版網站,制定特許珠寶首飾營銷計劃,包括增加店面、人脈營銷、廣告投放和市場營銷推廣等,力圖從奧運特許商品中分一杯羹。
一家專門負責奧運特許商品的珠寶行負責人表示,現在市面上以明年北京奧運為主題的珠寶首飾特許產品,在設計上都下了很大的功夫,而產品本身除了蘊含中國首次奧運會這個題材,也注重結合其他具有濃郁中國文化特色的因素,比如古老的圖騰、如意、護身銅鎖、飛龍等等,在市場上很暢銷。他表示,考慮到明年很多人將借著奧運會之風舉行訂婚或結婚,其公司將推出奧運情侶戒指,滿足市場需求。
“傍大牌”的方式不可取
“珠寶是所有商品中迷惑性最強的類別之一,消費者在鑒別和認知上往往會走入很多誤區,容易上當受騙。” 北京大學寶石鑒定中心寶石鑒定師梁亞軍指出,品牌意識的缺乏是中國中小珠寶商發展的致命傷,在奧運營銷中表現也十分突出。由于中國珠寶產業起步較晚,總體上還處于初期階段。中小型企業、私營企業較多,文化底蘊不夠,資金、技術力量薄弱,產品缺乏特色,品牌意識淡薄,沒有長遠發展眼光,處在粗放型經營和低水平競爭的環境中。
在奧運營銷過程中,由于利益的驅使,很多小的企業都從商品名稱、款式、銷售等各方面模仿大的品牌,以期能夠促進企業的發展。這是一種比較常見的現象。某珠寶行奧運銷售總監認為,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出現“傍大牌”情況實屬正常,但市場經濟的發展規律也證明,任何一種投機都只是一種短期行為。
“中國珠寶市場發展潛力巨大,吸引了不少外來珠寶企業及品牌的進入,也掀起了國內珠寶商的一場革命,一些珠寶小企業采取傍大牌的方式,便是想在珠寶行業發展壯大的過程中迅速獲利,但這是一種急功近利的行為,不利于中國珠寶行業的整體發展。”專家分析說。
品位就是競爭力
有關專家指出,珠寶企業最重要的是要找到自身文化和奧運文化的契合點。
翡翠是珠寶之王,歷來為有文化品位的收藏者喜好,在此次奧運營銷中最為引人注目。幾千年來,高檔翡翠一直是上流社會的奢侈品,流傳著獨特的翡翠文化景觀。隨著中國新富知識階層的壯大,利用奧運奇跡巧打翡翠文化牌,成為中緬神石珠寶的營銷策略之一。
“天下翡翠出緬甸。”黃月浩透露,由于與緬甸的百年老店五朵金花珠寶行建立了供貨關系,形成了“前店后廠”的格局,所以中緬神石珠寶的產品價格具有極大的優勢,同時根據古典與現代文化結合的特點,開發出天然翡翠手鐲、戒指、掛件、項鏈、耳釘等品種,在高檔翡翠市場具有極強的競爭力。
來源:《小康》雜志
專家分析,隨著原材料的開采難度加大,未來高檔翡翠價格上漲的趨勢十分明顯。高檔翡翠在過去的10年內價值翻了近20倍,預計在未來的3年內,高檔翡翠的價值至少升值10倍。從收藏的角度講,與字畫、古籍相比,翡翠更便于保存,且已得到世界公認;從投資的角度講,與房子、汽車和紅木家具這類“硬貨”相比,它更易于濃縮和轉移資產。專家分析說,現在購買、收藏和消費翡翠珠寶的人越來越多,翡翠等珠寶產品的需求量也越來越大,而與之相矛盾的是目前翡翠產量大量增加的可能性不大,擁有翡翠原材料渠道的企業也將因此而獲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