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殿英借亂伸黑手
孫殿英:字魁元、乳名金貴。河南永城人,1889年出生、七歲入私塾。幼年的孫殿英受爭強好勝的父親影響很大,后來他父親因斗毆致人死命而死在獄中。這件事極大地刺激了孫殿英,在他看來唯有權勢才能保得自己的平安。所以走了一條當時升官壯勢的捷徑——從軍。最初棲身安徽毫州“姜桂題”麾下,后來加入“廟道會”,兩年后成為會首。有了廟道會的人員資本后,又投奔了當時河南陸軍第一混成團團長,兼豫西鎮守使的“丁香齡”,由副官很快升任機槍連連長、營長。之后開始拉山頭聚眾,借第二次直奉大戰之機招兵買馬擴充實力。后又投奔豫、陜、甘剿總副總司令“憨玉昆”,后來憨玉昆在軍閥混戰中失敗。孫殿英轉而又投奔了國民革命軍第三軍副軍長“葉荃”,這時他已經開始出任旅長、師長。后來第三軍奉命調防陜西,而此時翅膀漸硬的孫殿英拒絕隨軍開赴陜西。抗令留在了河南,但脫離了組織的他無異于沒了娘的孩子,被軍閥“孫傳芳”的部下“陳調元”圍剿追殺,一口氣逃到了山東濟寧,他又順勢轉投了直系的“張宗昌”。此后在直系與國民革命軍的混戰中,孫殿英成功地襲擊了“曾經的老部隊”第三軍。為直系立下了頭功,而被提升為直魯聯軍第三十五師師長,由于受到張宗昌的器重,這個三十五師很快又擴編成為第十四軍,他也因此第一次當上了軍長。隨后參加了討伐孫傳芳的會戰,又參與了同“馮玉祥”的大戰,兩次會戰皆有戰功的孫殿英再次被抬高了身價。但風云突變、好景未長,在之后與國民革命軍的再次交鋒中被打得大敗,無奈之下一路潰退逃到了天津。后又在“何成浚”的撮合之下投奔回了老組織國民革命軍,此時行情見長的孫殿英,被蔣介石任命為國民革命軍第十二軍軍長。二次北伐成功后第十二軍奉命駐防河北薊縣,這次駐防成就了孫殿英與慈禧的“緣分”。此時一個叫“馬福田”的土匪頭子得知清東陵已成無人看守的空陵之后,開始打起了注意。但他的舉動卻無意間刺激了孫殿英的貪欲,他馬上派了一個團的兵力將馬福田趕跑。之后以軍事訓練的名義封鎖了東陵周邊地區,開始了令人發指的罪惡行徑。他先是派師長“潭溫江”去查明情況,通過一名曾侍奉過慈禧的太監之口,潭溫江得知定東陵的慈禧墓中隨葬有大量稀世珍寶,并從這名太監手上抄錄了《愛月軒筆記·慈禧葬寶圖記》和《孝欽后入殮,送衣版,賞遺念衣服》等。
在摸清情況后,潭溫江向孫殿英提出了盜掘慈禧陵寢的建議。1928年7月1日,孫殿英命令潭溫江嚴守東陵的所有要道,謹防他人入內。又增派了兩個旅的兵力開進東陵四面,嚴防他人接近。一切布置妥當之后開始探查地宮的入口,與此同時制定了周密的計劃,和設置偽裝。在盜墓完成后以換防為由撤離東陵,把事情嫁禍到土匪身上。
經過一番周折,炸開地宮大門后順利進入慈禧陵,盜墓的士兵找到了慈禧地宮的入口。從明樓下進入古洞門,過道盡頭是一道澆鑄了生鐵的墻壁,地宮入口就在這道“金剛墻”下。從7月4日至7月10日,炮聲不斷從東陵傳出,當地百姓以為是在打仗,誰也不敢出門。但令他們想不到的是,兩座陵墓已經被炸開。進入慈禧地宮中的盜墓士兵沒有想到,走進主墓室竟非常順利,沒費什么事就見到了棺槨與陪葬珍寶。慈禧的主墓室是一個完全由漢白玉石鋪砌的石室,正中是一座漢白玉石臺,也就是“寶床”。在石臺上面,停放著一具巨大的棺槨,這就是慈禧太后的梓宮。兩側的兩座石墩上,則放著記錄慈禧謚號的香寶、香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