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筆者赴農村調查古文化遺址,偶然在一位農民家中發現并收藏到一枚碩大而紋飾又少見的大花錢,當時對錢上的花紋圖案不甚了解。后反復查找錢幣資料,方才知曉,它是周處斬蛟與田氏兄弟哭荊圖大花錢,富有深邃的民俗文化內涵,令人愛不釋手。
該錢質地黃銅,圓形方孔,直徑5.6厘米,穿徑0.6厘米,厚0.5厘米,正面為周處斬蛟圖,一位身強力壯的武士手持利劍,正在與一條張牙舞爪、興風作浪的惡蛟搏斗。背面為田氏兄弟哭荊圖,二人正準備鋸樹,另有一人在旁哭泣勸阻的模樣。畫面生動,形象逼真,制作工藝也十分精細,堪稱花錢中之珍品。
據考證,周處斬蛟的故事,起源于西晉,西晉劉義慶著的《世說新語》載周處系晉代義興郡(今浙江紹興)人,從小力大過人,不學好,專干壞事,作惡多端,人們對他恨之入骨。有一年風調雨順,年景甚好,但鄉里人卻高興不起來,周處見了覺得十分奇怪,便問一位老人:“今年年成那么好,大家為何不高興?”老人當即直言相告:“三害不除,老百姓怎能高興得起來。”周處又追問:“哪三害?”老人回答說:“南山白元虎是一害,山中長蛇蛟是二害,再加上你一個就是三害。”周處聽罷大吃一驚,知道自己過去所作所為,遭到人民怨恨,于是痛下決心,痛改前非,為民除害,立即上山刺虎,下水斬蛟,自己改邪歸正后,還去拜陸璣、陸云為師,發奮讀書,后來成為國家有用之材,一時成為佳話。另田氏兄弟哭荊的故亊,據梁人吳均撰的《續齊諧記》記載,京城有田氏兄弟三人,共議分家時,唯有屋前一棵紫荊樹,共同商議鋸成三段分掉,正準備鋸樹時,突然樹枯死,兄弟三人一見大驚,其兄勸阻說:“樹本同根,如將它砍去來分,真是人還不如木也。”兩個弟弟聽后感動異常,哭泣不已,遂一致同意不砍,兄弟重歸于好,樹也馬上枝繁葉茂起來了。
這枚“斬蛟”與“哭荊”故事圖案花錢,再現了歷史上知錯改錯,棄惡從善,團結友愛的典型故事,成為中華民族傳統教育的生動教材。即使在當今精神文明建設活動中,它仍有一定的教育意義。